“長期新冠”後遺症?專家:多數是短暫的,症狀輕微

2022-11-04 17:10:39 鄧興朝 0

 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

  随着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不斷演進,近期世界多國新冠肺炎确診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再次出現反彈。美國等國家有越來越多患者受到被稱為“長期新冠”的“新冠後遺症”困擾。

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10月1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分析說,一般來說,接種過疫苗的人,感染新冠後患後遺症的風險要遠遠低于那些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。

 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、病毒專家金冬雁11月3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目前科學界對于新冠後遺症的定義都不一緻,也沒有特異性的檢測方法或診斷指标。人們所能獲取的新冠後遺症信息全部都來自感染者的自述,這使得結果缺乏客觀衡量标準。”

曹子豪/攝


  金冬雁進一步解釋,“世界衛生組織認為,被感染後的3個月仍存在,且至少持續2個月的,才能被稱為新冠後遺症。而美國CDC則認為,被感染後1個月仍出現、複發或存在的相關症狀就能稱為新冠後遺症。”

  “我是新冠轉陰之後兩個星期才恢複味覺和嗅覺,之前整個人感覺還是像處在一個感冒的狀态中。”一位居住在法國的新冠康複者告訴健康時報記者,“現在轉陰也已經有三個半月了,得過新冠之後,身體更易疲憊,但是能感覺到在逐漸恢複。”

  金冬雁表示,“新冠後遺症的症狀絕大多數都是短暫的,而且症狀輕微。不僅如此,在這些症狀中,大多數也都是跟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相關的問題,最常見的包括疲倦、頭痛、失眠、焦慮等等。”

  “長期症狀并非新冠獨有。在1918年甲型流感大流行、2003年SARS暴發以及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後,患者都有過感染後的後遺症。”金冬雁說,“相較于德爾塔變異株和原始毒株,奧密克戎大流行階段的新冠後遺症比例已大大降低。無症狀感染者出現新冠後遺症的機會微乎其微,輕症者出現新冠後遺症的比例也遠遠低于重症者。”

  “目前各國科學家非常關注和擔憂感染新冠後遺症問題。”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10月13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關于新冠後遺症的緻病機理、最終持續時間,科學上也不完全了解,與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不同,科學家對于新冠還有很多的未知。

企業願景

    公司将一如既往的視誠信為最重要的文化精神;在經營決策和管理的全過程中信守“以産品質量、優質服務”為原則和“為人類健康服務”為宗旨的理念;融前沿科技、全球資源與優質人才為資本,以開拓創新、銳意進取、精益求精之精神,科學管理之導向,凝聚員工、客商之合力,同舟共濟,為實現人類的食品安全和生物醫藥業的高速發展不懈奮鬥!

查看更多

工作時間

客戶熱線: 0755-2300-6699
工作時間: 09:00AM-20:00PM一流的專業 一流的服務